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易混知识点总结

分享到:

2013-10-02 10:40:23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易混知识点总结(1-6章)
一、第一章
11.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提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企业可以针对上述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直接计提坏账准备。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企业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提示1】坏账准备科目属于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提示2】上述公式中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该项得出的差额为应有的期末余额,而不是应计提的金额。
【提示3】上述公式中“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为计提坏账准备前的余额。
【提示4】当期应计提的金额=应有的期末余额-计提坏账准备前的余额。
【提示5】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余额。
【提示6】不同情况下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影响(重点)
事项 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影响
(1)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减少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2)实际发生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不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3)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之后又收回来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或: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减少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2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2.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3.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关键点)。
【相关链接1】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科目。
【相关链接2】企业取得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4.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除价款中包含指外)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不能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增加企业的当期损益)。
新宣告的现金股利(股票投资)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影响当期损益)
收到现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确认新发生的利息(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影响当期损益)
收到现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5.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记忆技巧1】购买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当期末的公允价值-购入时的成本;
【记忆技巧2】购买当期以后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本期末的公允价值-上期末的公允价值。
【提示】期末公允价值=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6.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提示1】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提示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余额=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3、计入存货成本的总结:
 
 
项目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1)购买价款
(2)增值税进项税额 ×
(3)进口关税、进口消费税
(4)运输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
(5)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 ×
(6)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7)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8)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
(9)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的增值税 ×
(10)委托加工物资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 ×
(11)委托加工物资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后直接销售
(12)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
(13)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 ×
(14)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4
计划成本法下的核算
考试时要求会计算四个数据:
(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 超“+”约“-”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
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总差异/总计划)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 ×100%
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四个公式记住即可)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或+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或+材料成本差异率)
说明: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中(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划分为此类的金融资产应当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因此,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也未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金融资产的,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总结】
投资工具 类别 是否含衍生金融工具
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衍生工具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债券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
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贷款和应收款项 ×
股票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工具 类别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
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 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摊余成本 ×
债券、股票、基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公允价值 正常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则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股票 长期股权投资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成本法或权益法 ×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取得(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持有期间(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
 
处置(确认投资收益)
 
分期付息
 
一次还本付息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设置的会计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借方余额)
——利息调整(借方或贷方余额)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借方余额)
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
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账面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提示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借)
提示针对初始确认需要关注的问题:
(1)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2)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3)初始投资成本(成本+利息调整)为期初摊余成本;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一)实际利率的计算(题目直接给出)
根据公式初始成本(不含应收利息)=未来现金流量×(某折现率的系数),得出的折现率是实际利率。
1.如果债券是按面值发行,实际利率等于票面利率;
2.如果债券是按溢价发行,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
3.如果债券是按折价发行,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
(二)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经过下面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2.持有期间:
提示1下面的斜线指的是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250元,是根据4.72%的折现率计算的,1000元是根据实际利率10%计算的;
提示2由于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所以发行价格比面值低,是为了补偿投资人的收益;让投资人的收益达到年利率10%;
提示3第一年末的摊余成本=1000+1000×10%-59=1041(元)
第二年末的摊余成本=1041+1041×10%-59=1086(元)
提示4计算摊余成本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一期的实际收益是多少,与实际现金流入无关,确认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实际流入按照现金流计算。
提示5不管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摊余成本均会回归于面值。
提示6
摊余成本的计算表格
金额单位:元
年份 期初摊余成本
(a)
实际利息收入(b)
(按10%计算)
现金流入
(c)
期末摊余成本
(d=a+b-c)
20×0年 1 000 100 59 1 041
20×1年 1 041 104 59 1 086
20×2年 1 086 109 59 1 136
20×3年 1 136 114 59 1 191
20×4年 1 191 118 1 309 O
*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
(1)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倒挤)
贷:投资收益100(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提示20×0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1000+利息调增摊销额41=1041(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某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实际收到(利息或本金)-减值准备。
提示初级考试不涉及本金调整和减值计算。考试中某期末摊余成本可能直接给出也可能要求自己计算。
(2)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倒挤)
贷:投资收益104(期初摊余成本1041×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提示20×1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1 041+104-59=1 086(元)。
(3)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0(倒挤)
贷:投资收益109(期初摊余成本1086×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提示20×2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1 086+109-59=1 136(元)。
(4)20×3年12月31,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倒挤)
贷:投资收益114(期初摊余成本1136×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提示20×3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1 136+114-59=1 191(元)。
(5)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41-45-50-55=59)59(先倒挤)
贷:投资收益118(最后倒挤)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相关链接针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资产负债表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差额)(或贷)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最后一期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先计算差额)(或贷)
贷:投资收益(倒挤)
(1)无减值
如果是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摊余成本:
第一期末的摊余成本=初始摊余成本+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第二期末的摊余成本=第一期末的摊余成本+第一期末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如果计提了减值,再减去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初始计量(股票投资)
1.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2.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相关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价款包含的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二、后续计量
1.收到购买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
2.被投资方新宣告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收到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
3.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第一期的公允价值变动(该期末公允价值-初始入账成本)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不影响当期损益)
第二期以后各期的公允价值变动(该期末公允价值-上期末公允价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
三、处置(终止确认)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贷)
投资收益(或借)
同时: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即: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例题4·案例分析题】甲公司2009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的股票200股,每股市价10元,支付价款为2 0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50元;
2009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12元;
2010年3月宣告现金股利500元,2010年4月收到现金股利;
2010年5月1日甲公司以每股15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出售(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如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业务的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股票
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1.初始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1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15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0
投资收益1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150
2.2009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报表影响 2009年影响利润表(当期损益)为0;
2009年12月31日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报表列示)为2400元。
2009年影响利润表(当期损益)为250;
2009年12月31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报表列示)为2400元。
3.2010年3月 借:应收股利500
贷:投资收益500
借:应收股利500
贷:投资收益500
4.2010年4月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0
贷:应收股利50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0
贷:应收股利500
5.2010年5月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150
——公允价值变动250
投资收益6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
贷:投资收益25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0
——公允价值变动400
投资收益6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贷:投资收益400
投资收益 计算持有该项金融资产整个持有期间累计实现的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合计-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合计。
或:总的现金流入(其他货币资金借方)(3000+500)减去总的现金流出(其他货币资金贷方)(2150)=1350(元)
  2010年对当期损益(关键点)的影响金额=500+600+250=1350(元)。
2010年对投资损益(关键点)的影响金额=500+600+250=1350(元)。
2010年对当期损益(关键点)的影响金额=500+600+400-400=1100(元)。
2010年对投资损益(关键点)的影响金额=500+600+400=1500(元)。
债券投资(分清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公允价值的关系)
一、初始计量
1.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2.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3.账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提示】该债券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该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的明细)。
二、后续计量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收到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处理。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处理。
三、处置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或借)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处理。
【例题11·案例分析题】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
20×0年末公允价值为1141元;20×1年末公允价值1286元。20×2年1月5日将其出售,出售价款1300元。
要求:做出处理。【答案】
债券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初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2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利息调整250
2.20×0年末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倒挤)
贷:投资收益100【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1(倒挤)
贷:投资收益100【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20×0年末 该项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1000+1000×10%-59=1041(元) 该项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1000+1000×10%-59=1041(元)
20×0年末公允价值1141 无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报表影响 1.20×0年利润表当期损益的影响100元;
2.20×0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期末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为1041元。
1.20×0年利润表当期损益的影响100元;
2.20×0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期末账面价值)为1141元(期末公允价值)。
20×1年期末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倒挤)
贷:投资收益104【期初摊余成本1041×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面值1250×票面利率4.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5(倒挤)
贷:投资收益104【期初摊余成本1041×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9
贷:应收利息59
20×1年末 该项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1041+1041×10%-59=1086(元) 该项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1041+1041×10%-59=1086(元)
20×1年末公允价值1286 无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20×1年报表影响 1.20×1年利润表当期损益的影响104元;
2.20×1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期末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为1086元。
1.20×1年利润表当期损益的影响104元;
2.20×1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期末账面价值)为1286元。
20×2年1月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3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250-41-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投资收益214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3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250-41-45)
贷: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125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投资收益14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
贷:投资收益200
 
【提示】教材写法很简单,考试看题目要求,题目直接给出了结果,直接按照给定的处理。
6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此外,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
  成本法 权益法
使用的会计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购买价款+支付的相关税费-价款中包含的股利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不做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不做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 不做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增加资本公积) 不做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
投资收益(差额)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
投资收益(差额)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累计金额)
贷:投资收益
【提示】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的合计金额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相关链接1】企业对应收账款在计提准备时的比较数据为: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相关链接2】企业对存货在计提跌价准备时的比较数据为: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
4.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事项的总结:
 
项目 成本法 权益法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2)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
(3)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
(4)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内部变动 × ×
(5)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
(6)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7)转让长期股权投资
(8)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 × ×
(9)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 ×
(10)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
 
71.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
【提示】通常情况下,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2.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提示】关注哪些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哪些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1)企业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3)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该土地使用权必须是通过转让或出让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承租方式获得再出租;
(4)拥有产权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是否拥有产权是判断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重要标志。通过承租方式获得再出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5)按照国家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也就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3.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关键点),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5. 成本模式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但是公允价值模式不得变更为成本模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采用追溯调整法。
6.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8固定资产计量与无形资产核算对比表:
项目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初始计量
(自行建造)
借:在建工程
贷:有关科目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
贷:有关科目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
计提折旧的时点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当月
折旧方法 与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关,不一定是直线法
计提折旧时的残值 残值不一定为零 残值一般视为零
摊销或折旧计入
的科目
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等
期末是否考虑减值 期末考虑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允许转回
资产处置 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提示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当考虑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提示2】针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处置损益,均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核算
9一般纳税人学习中增值税核心问题的总结(重点):
项目 视同销售 进项税额转出
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厂房) ×
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
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无偿赠送给他人 ×
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无偿赠送给他人 ×
购买的货物非应税项目(厂房) ×
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
购买的货物发生自然灾害损失 × ×
购买的货物发生管理不善损失 ×
自产的货物用于设备安装 × ×
购买的货物用于设备安装 × ×
3.应交税费核算的汇总(重点)
税种 记入科目(关键点)
应交消费税 1.一般销售,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科目
2.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不动产),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3.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集体福利,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的借方
4.委托加工:
(1)收回后直接销售,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2)收回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
5.进口应税消费品记入“材料采购、库存商品”等资产成本
应交营业税 1.一般正常业务, 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科目
2.销售不动产, 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终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科目
3.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 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科目
4.转让投资性房地产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科目
应交资源税 1.一般销售业务, 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科目
2.自产自用, 记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 科目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科目
应交土地增值税 1.销售不动产记入“固定资产清理”,最终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科目
2.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科目
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提示:企业交纳的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10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总结(重点)
 
 
项目 核算 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当期实现的净利润   增加所有者权益总额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不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变动
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同时,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不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变动
以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加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总结2】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重点)
 
 
项目 账务处理 是否引起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影响(减少)留存收益总额
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不影响留存收益总额
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利润分配科目贷方和借方相抵 不影响留存收益总额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不影响留存收益总额
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影响(减少)留存收益总额
 
【提示1】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的所有者权益。
【提示2】注意哪些事项增加所有者权益,哪些事项减少所有者权益,哪些事项不影响。
111.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2.企业销售商品存在商业折扣的,销售企业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时,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计算。
3.商业折扣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仅仅是为了扩大销售给予客户价格上的优惠。
4.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关键点)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关键点)。
5.在计算现金折扣时,还应注意销售方是按不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还是按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两种情况下购买方享有的折扣金额不同。
6.企业销售商品存在现金折扣的,销售企业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计算。
7.已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且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按应冲减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关键点),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冲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退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8.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日后事项的内容考试不涉及不用考虑),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税额的,应同时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收回库存商品,减少主营业务成本。
121.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将要生的成本)×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上述公式中的劳务总收入通常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在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关键是确定劳务的完工进度。企业应根据所提供劳务的特点,选择确定劳务完工进度的方法。
【提示1】在理解上述公式时,要注意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是累计金额,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确定的是累计劳务收入;劳务总成本×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确定的是累计劳务成本。
【提示2】考试中计算完工进度,常用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估计总成本是变化的,必须用资产负债表日(关键点)已发生的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成本+尚需发生的成本)或已发生的成本/ 预计总成本(关键点)。
2.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2011年判断)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即不能同时满足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四个条件的,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此时,企业应当正确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该种情况下收入和成本相等不产生利润)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结转劳务成本。(该种情况下收入小于成本产生亏损)
(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2011年判断)。(该种情况下只结转成本产生亏损)
第五章 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 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和摊销额、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等,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提示】增值税不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
(2)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3)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提示1】企业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提示2】已售商品预计保修费用、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销售费用。
【提示3】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提示4】销售费用是与企业销售商品有关的费用,但不包括销售商品本身的成本和劳务成本。
【相关链接1】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相关链接2】委托代销商品支付的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2)董事会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提示1】公司总部办公楼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3)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4)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
(5)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不是开发费用) 、排污费等;
【提示2】企业研发无形资产过程中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先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期末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6)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本科目,相关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财务费用 (1)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
(2)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3)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第六章利润
(一)营业利润(重点))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关键点)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关键点)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重点)
(一)营业外收入(2010年单选、2009年、2008年、2006年多选)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1.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利得。
2.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对企业的资本投入。
(1)企业取得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从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补偿企业将发生的费用,先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发生时,从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一种是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直接于收到款项时,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3.盘盈利得,企业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比较特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核算。
4.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
6.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相关链接】
(1)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
(2)企业无法查明原因的存货盘盈,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管理费用”
7.企业取得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营业外支出(重点)(2008年多选、2008年判断、2007年单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1.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和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2.盘亏损失:
固定资产的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解释】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盘亏均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
3.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计入到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4.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1)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火灾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企业支付的行政罚款、税务罚款,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而支付的罚款、违约金、赔偿金等支出。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和债务重组损失。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2011年、2010年综合、2009年、2009年多选)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等于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重点)=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 (1)实际发生的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2)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3)超过税法规定的职工福利费(工资薪金总额的14%)、工会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2%)、职工教育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2.5%)
纳税调整减少额 国债利息收入等
(二)递延所得税(2009年多选)
【解释】递延所得税核算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解释】递延所得税负债属于负债类科目,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属于资产类科目,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增加额或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年初数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增加额或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初数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发生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减少相反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发生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减少相反的会计分录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减收益)(重点)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发生额。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应无余额。
【解释1】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对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
【解释2】依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对应科目均为“所得税费用”。
【解释3】最后将以上两笔会计分录合并在一起,即为甲公司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声明:此篇为用友服务中心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
  • 相关文章
  • 热门下载
  • 数据修复
  • 热门标签
合作伙伴